发布时间:2025-05-29 06:32:05 来源:美国队长3完整版免费观 作者:{typename type="name"/}
窦建安和儿子共同完成的靠雕琢作品《仙人指路》。
本报讯 都说“朽木不可雕也”,分分有人偏将朽木变成艺术品。金鸡报晓、天注仙人指路……一只只普通的靠雕琢树根在根艺大师窦建安的处理下变成艺术品。窦式根从事根雕艺术五十载,分分“一根成型式”创作手法是天注他的看家本领,巧借天然美,靠雕琢把自然美的分分奇和人工美的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化腐朽为神奇。天注
从事根艺数十载启蒙源于儿时的靠雕琢老宅子
要说兴趣是最大的老师,这话一点没错。分分从一位普通的天注绿化工人变成根艺大师,儿时的靠雕琢兴趣启蒙让他坚定了自己的前进方向。
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分分窦建安就痴迷根艺。天注他说,从童年时期便深受周围环境的熏陶,当时他住在七桂塘的一个大院子里,这个大院原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宅子,摆设着各式各样的盆景、花卉、石头,对幼小的窦建安影响很大,他经常观察门窗上的浮雕图案,细细琢磨其中的趣味,算是一种艺术的启蒙吧。
待合肥有了第一家花鸟市场,窦建安只要逢休息日便会去花市搜集树桩。他还订阅花鸟杂志开拓自己的眼界。
早年,窦建安在合肥江淮棉织厂工作,刚开始在锅炉房干活,领导考虑到窦建安对花花草草一直很感兴趣,便把他调去行政科专门搞绿化,养花种树。打那以后,窦建安就迷上了绿化盆景。后来,他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园林高级技工培训班学到了很多,“通过培训我能认识200多种树,而且能通过年轮来辨别树的年龄,成为一名专业的绿化工人。”这让窦建安在根雕艺术追求之路上他走得更踏实了。
根雕是苦中作乐讲究传承,不可有杂念
从最开始养的多肉盆栽、草本植物,再到如今的木本植物,渐渐地,窦建安手中积攒的枯萎树枝、树根越来越多,就做成根雕艺术品,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在窦建安的根艺创作中,大部分都应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材料基本没有拼接痕迹。窦建安说,这种“一根成型式”的艺术表现手法正是都是根艺最大的特色。
窦建安的家位于顶楼,因此他特意将家中的阁楼打造成一个玻璃暖房,当作日常制作根雕的“作坊”,也使他的花花草草有了一个宽敞的家。在作坊里,既有浸泡在缸里的木料坯子,也有正在制作的半成品,还整齐地摆放着窦师傅历年来的精心之作。
对于他来说,每一件作品包括尚未成型的原材料都像是他的老伙伴:“别看它们(指树桩)看起来很小,但其实有的年龄比我还大。所以每一块料都要好好处理”。
近年来他的儿子也开始学习根艺,客厅里摆放的一件“仙人指路”,就是他和儿子共同完成的,“做根艺需要有耐心、能静心,当然能吃苦也是必要的。根艺不同于写字作画,它耗精力也耗时间,一件好的作品从创意到制作,有时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不能急功近利。”
不过,窦建安仍然欢迎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根艺中来,为此,每当有媒体过来了解他的“窦氏根艺”时,他都很开心:“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根艺能得到关注,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可以让我的根艺有更多的机会被更多的人了解,它便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也让更多的人能体会到根艺之美,它会滋养我们的心灵,体验人生的乐趣”。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沈运 文/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