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30 03:03:44 来源:美国队长3完整版免费观 作者:{typename type="name"/}
城市的海卉花市花草变迁从街巷窥得一方缩影。当清晨的相伴第一缕阳光倾泻而下,隐身于闹市中的复古海卉花市迎来了它一天的喧嚣。错落有致的海卉花市花草花卉绿植向阳而生,舒展枝叶,相伴整个街道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复古香气。往来穿梭的海卉花市花草市民,走走停停,相伴或赏花逗鸟,复古或戏鱼弄猫,海卉花市花草城市生活的相伴烟火气从这条街巷扩散开来,晕染着每位过堂客的复古情绪。
如果不是海卉花市花草熟客的回忆,谁能想到,相伴几年之前的复古这隅土地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烂尾楼,脚下污水横流,难有方寸的立足之地。跟随城市发展的步伐,曾以鲜花绿植为主营业务的海卉花市也在华丽转身,成为集纳美食餐饮、古玩玉石、字画刺绣为一体的特色网红街区。
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动一静相映衬
无论春夏秋冬,走在海卉花市的南北街,街道两边映入眼帘的满是翠绿与鲜艳,恍惚间,诗人笔下“四季如春”的美好愿景在这里变成了现实,花卉的熏染下,沿街的商铺也都自带了一层美颜滤镜。
今年40岁的杨贤胜是海卉花市老商户,5年前,做绿植生意的杨贤胜打算迁址到新商铺,在同行的极力推荐下,杨贤胜来到了位于潜山路与望江路交口东南角的海卉花市,几乎是第一眼,杨贤胜就爱上了这里。和很多沿街而生的街区不同,海卉花市的原址是一片无人问津的烂尾楼,这也决定了它在前期的吸引人气上存在先天的不足,但这些缺点在杨贤胜眼里都成了与自己心意契合的优点。
“像我们做花卉的,生意繁忙时忙得脚不沾地,偶然闲下来就想静下心来,远离车水马龙的喧嚣,侍弄花花草草。”杨贤胜给自己的店铺起名为“木草堂”,偏爱绿植的他把自己的店里布置成了一个小型园林,木制前廊吊花垂草,白色后厅绿叶掩映,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杨贤胜感到怡然自得,乐在其中。“来我这里的大多是熟客,唠唠嗑,选选花,让生活慢下来,既闲散也舒适。”
以花为名却不依花自居,穿过南北街,东西街的街市上显然更加热闹。这里是动物爱好者的天堂。叽叽喳喳的鸟雀、乖巧可爱的猫狗、水中嬉戏的鲤鱼……一跳一跃,充满活泼的韵律,与前街静谧的花市形成鲜明对比,一静一动,互为映衬。
23岁的李玉娇是一名来肥工作的苏州人,1年前,在东西街的一家宠物店,玉娇遇见了自己“好朋友”、一只名叫“晴天”的狸花猫。刚来合肥的玉娇还没有适应工作节奏,情绪低迷时,“晴天”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慰藉。如今周末有空,玉娇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宠物来海卉花市走走,或给自己买一束鲜花,或在美食街奖励自己一份炸串,年轻的心慢下来,生活的美妙也渐渐凸显出来。
巧夺天工知古今千金难得知心友
浪漫美妙的花市留住了年轻人的心,神秘莫测的古玩则抓住了老年人的眼。随着花市的不断发展,单一的花鸟鱼虫市场已经无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8年,集文化交流、艺术鉴定、艺术品拍卖为一体的大唐古玩城在海卉花市应运而生。
沿着古玩城的长廊进入,暖黄的灯光下,一幅幅装裱精致的文人字画出现在玻璃橱窗里,花鸟鱼虫的排列组合,与整个花市的主题相得益彰。走出长廊,古玩城的一间间商铺便映入眼帘,橱窗里的物件儿或老或新,在主人的眼中,它们并非冷冰冰的摆件,而是承载时光记忆的容器。
店主老李是一位中年人,在大唐古玩城经营着一家古玩店,在成为店主前,老李是一位旧货交易的摊贩,别人眼中的老李巧舌如簧,高谈阔论,但一面对古玩,老李就变得聚精会神,沉默不语。在老李看来,古玩的意义不完全在于真假价值,更多的还是个人喜好。“千金难买心头好。”这是老李的口头禅,也是他的旧货收藏经。
“一到周末,就有不少老年人来淘货,他们有的看中价值,有的看中的就是东西本身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老李说,古玩城更像是一个文化杂糅的大熔炉,在这里,青年人和老年人能成为忘年交,现代艺术品和古代艺术品也能打破时间局限,同席而坐,共同叫价。
不同于其他古玩城,这里还会定期举办古玩活动,用以招徕人气。目前大唐古玩城免费引进签约“安徽省收藏家协会”及22个专委会进驻,每周二、周四各专委会会长轮流坐班大唐古玩城,与前来寻宝的市民共同交流经验。
退休后的张国安是这里的常客,不同于其他人,张国安更多的是看而非买。“年轻时就喜欢搞点收藏,退休后看得比买得更多。”张国安说,退休后自己在家一直无所事事,偶然间逛到了大唐古玩城,这里让他眼前一亮。有时候张国安会带着自己的藏品来取取经,有时候不带任何物件儿,只是单纯的观赏,一来二去,张国安结交了不少好友,也丰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易得无价宝,难得知心友”。
烟火夜市觅美食古色古香留人恋
夜晚的街区迎来一天的高潮期,三五成群的下班族结队而行,闻着食物的香气涌入海卉花市的美食街,这里是年轻人的“深夜食堂”,温暖着每一颗饥肠辘辘的胃。从北门进入,沿街叫卖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烤面筋、鸭脖、火锅、麻辣串、油茶、卤肉卷……食物诱人的香气不受控制地窜进鼻腔,令人垂涎欲滴。
“老板来碗米粉儿!”一个面积不用太大的摊位,两个二维码挂在显眼的地方,简单的菜谱,成了各位食客的天堂,每个摊位前都聚集了排队等待的美食探索者,欢声笑语间,一碗热腾腾的米粉下肚,一天工作的疲倦也在这刻烟消云散。
吃饱喝足,年轻人的脚步没有就此停歇,以汉服饰文化、手工刺绣等非遗手作和传统艺术为主的文化街区宋街成为不少年轻人打卡的“网红景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坊一市皆仿照古代建筑风格,商铺式样也几乎和古代相差无几。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宋街,随处可见身穿汉服的曼妙少女,仿佛置身于千年之前的热闹集市,这与宋街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
靠近前排的商铺,几家别致的汉服店成为汉服爱好者的天堂,即使是没有穿过汉服,也很难不被吸引入内,古色古香的纹饰绣样,轻柔飘扬的红裙袖摆,影视剧里的美好想象这里都能亲身体验。
2018年10月,在一次宋街闲逛中,杨思雨接触了到了汉服,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地喜欢上了汉服,每个月她都会抽出一天,来汉服店转转,看看喜欢的店里有无上新的款式。家里的衣柜里,杨思雨收藏了好几件汉服,有时候周末逛宋街,杨思雨也会穿上汉服,在这里,杨思雨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好姐妹,大家相互交流心得,一起参加活动。“前几年如果穿着汉服上街,大家可能觉得你是个异类,现在穿汉服上街,已经成了一种流行,汉服已经越来越成为年轻女孩追求的时尚。”
“一街一特色、一巷一文化。”海卉花市的静与动,新与旧,浓缩了城市记忆,凝结了城市更新。富有烟火气的文化街区,让每一位曾经路过的人,由心而发,与之共鸣。
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卫晓敏文/图
相关文章